1、此诗的写作背景是,年过半百、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,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。
(相关资料图)
2、 王安石(1021-1086),北宋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。
3、嘉佑三年(1058)上万言书,提出变法主张,要求改变“积贫积弱”的局面,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,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,强化统治力量,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,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。
4、神宗熙宁二年(1069)任参知 政事。
5、次年任宰相,依靠神宗实行变法。
6、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,改善对西夏作战 的形势。
7、因保守派反对,新法遭到阻碍。
8、熙宁七年辞退。
9、次年再相;九年再辞,还居江宁(今江苏南京),封舒国公。
10、表现他未能忘怀政治, 不肯超然物外的积极态度。
11、另一方面,由于神宗对推行 新法愈来愈动摇,王安石的处境愈来愈困难,他不得不借 助佛理来解脱自己的精神苦闷。
12、王安石前后期的诗风有很大不同。
13、前期主要学习杜 甫关心政治,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,后期诗作,在艺术上走着杜甫“老 去渐于诗律细”的路子,在对仗、典故、格律上精益求精;又吸收了王维诗歌的取境之长,进一步增强了艺术美。
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青年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20 联系邮箱:39 60 291 42@qq.com